网页无法加载
翻页 夜间
无忧藤文学>仙侠小说>更惜金缕衣 > 第一百零六章邵武新规划
    不过,我是绝对不会满足于目前的土皇帝的身份的,我们将会以目前的建北幕府为基地,经过两到三年的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会挥师北上,收复我华夏失地,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一个能够让人的尊严得到最大保障的国家。

    幕府建立之初,经过各方紧急磋商后敲定的各种方案和计划,就渐渐开始公布实施了,要富国,要强兵,要提升我们自身的各项能力,这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是需要联合各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的。

    当然,为了能够取信于民,对于前齐贪腐的吏治整治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我们的新生政权还是如同旧齐政权一样,只知斯瞒和压榨民众,根本就不管不顾民众的死活的话,那么我们离消亡也不会太远了。

    基于这一共同的认识,大家的意见也很快趋于统一,整治吏治,是势在必行的了。所以,在幕府成立之初,发布的一系列政令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整治吏治的重要条款。

    幕府内由各方牵头成立的一个名为廉政司的机构,专门负责处理整治吏治的工作,负责监察和受理所有官员的吏治情况。他们的工作只对幕府大都督负责,他们有权直接处理涉事涉案的所有大小官员,是罢官,是监禁或者是杀头,这些他们都有最终的处理权。

    当然,我也会随时关注他们的操作过程,有没有过滥处理或者超出他们的职权范围,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恐慌或者工作瘫痪。

    一时之间,在整个建北地区,吏治为之一清,官吏贪污腐败的现象为之销声匿迹。谁愿意拿自己的大好前程或者项上人头去和自己过不去啊。

    至于土地分配方面,根据蒋冰洁所拟定的方案,我规定只要是属于我们建北幕府的男丁,凡是年满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可以每人平均授予口粮田八十亩,另外还授予杂田二十亩。粮田是用于种植稻麦粮食,杂田则用于种植棉麻桑蚕。

    所授予的粮田和杂田,按土壤肥瘠程度各自设定为上、上中、中、中下、下共个五不同的等级,而每年按收成分大丰之年、丰收之年、平收之年、歉收之年、灾荒之年共五个等级。

    至于田亩的征收赋税问题,在建宁幕府首年免征所有的赋税,首年过后,则每年按每人实授的田地为基础,大丰之年满征、丰收之年征收九成、平年征收八成、歉收之年则只征收五成,灾荒之年则免赋税,再按土地等级每年每十亩粮田纳粮若干;杂田每十亩纳绢(或绫、絁)若干,绵若干。

    另外,对于在幕府范围内的市易关税制,全建北幕府都按统一关税征收,按不同的商品各类,在朝廷交易的时候,由专门的税收机构,进行一次性征收数额不等的交易税。

    其余时候可自由在建北境内通行,不必再纳税赋。而盐、铁、铜实行官府专管买卖,私人不允许插足这专管生意。

    在蒋冰洁的具体规划和实施下,现在的邵武城己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邵武城的城南,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极大的兵器工业工场了。

    按照蒋冰洁的规划,这里被重新划分和整理了,从内到外细分成了十六个里,分别规划为进行冶炼、锻造、弓弩、箭矢、车辆、石炮、床弩、木工等的十六个制作区域。

    就连邵武的护城河水,也被从新设的西临水门中,挖开引水渠道,将它引入城中来。这条引水渠道,弯弯曲曲地绕着城西、城南、城东,形成天工渠,以便提供给各个工场使用。

    在蒋冰洁的天才脑袋的设想下,工人们在水渠落差稍大的地方,建设了几个极大的水车,为各处工场中的鼓风机和简易车床提供足够的动力,减轻了人力的负担。这一点甚得我的赞许。

    在邵武城的城西,按规划划分为十个里,是属于建立的民用工场。这里汇集有大量的棉、麻、丝等的纺织工场,羊毛呢绒场,铸造场,木器场等;

    至于邵武城的城东则分为六个里,这里没有其它的工厂,全是造纸场和印刷场。

    经过技术人员的艰辛努力下,工匠们已经改进了造纸方法,他们试验出用毛竹、芦苇等材料,能够制造大量出更白更有韧性的纸张来。

    这些纸张除了留下足够印刷厂使用的用纸外,正在大量销往各地。

    在邵武城北,这里的大部分地区,相当于后世的家属住宅区。在这里,居住着各工场的工匠,和他们的家眷。

    我除了大量招请了建北本地的工匠外,我还将江南各地有特殊技能的工匠们,全都招募了过来。

    这批工匠的总人数,计算起来总共足有近两万人,再加上他们的家眷,这里汇集起来的人口足有十几万人,把整个邵武城北住得满满当当的,还不得不再向外扩展了一圈,这才勉强能够容纳得下那么多的人口。

    邵武的军事学堂,在李秀清的操持下,以原琯头初级军事学校的班底为骨架,建立起来了处于邵武城南的京兆讲武学堂,这是我们建北幕府专门用来培训士官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