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著作把日本出兵西伯利亚说成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要求的结果,日本历史家井上清写了专文,引证大量史料,着重指出:日本统治者在俄国发生二月革命不久就策谋出兵。十月革命发生后,更是积极策动,其中心人物有参谋🖄总长上原勇作、外相本野一郎、内相后藤新平等人。寺内内阁的谋略人物西原龟三在1917年11月写了“东洋永久和平方案,也主张先取北满,再向俄国的滨海州、阿穆尔州等地扶植亲日势力,“或进而采取断然措施”。他们认为,出兵西伯利亚既是日本的长远战略,也是为了在欧战结束后的和会上取得有力地位的“最方便的一着”。
日军出兵西伯利亚以后,逐次增兵,最高时达到七万三千人。“贝加尔湖以东所有村镇都有日军。从海参崴到赤塔,不论是西伯利亚铁路,也不论是中东铁路,各个车站都挂上了日本国旗”,战线越拉越长。日军还公开支持霍尔瓦特、谢苗诺夫等白俄匪军,妄图在东部西伯利🅋🅁亚建立一个受日本控制的反苏傀儡政权,与满蒙地区连成一片。但是,在苏联红军和苏联人民的坚决打击下,日军的处境越来越狼狈,冻伤者达20。1920年驻扎在庙街尼古拉也夫斯克的一个大队营日军被游击队包围,缴械投降“尼港事件”。几万日军陷在西伯利亚,进退维谷,士气低落,国内外纷纷指责,拖到1922年6月,不得不声明撤兵至10月下旬撤毕。
一位评论家说,日本这次出兵,“驻兵四年余,耗资九亿日元,司令官更换三次,动员了几个师团,终于一无所获地撤兵”,是日本“国防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