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索科洛夫斯基的被捕落网,标志着苏联军情总局潜藏在中国的间谍组织被彻底连根拔除,得知这个消息,身在莫斯科的苏联军情总局局长奥加尔科夫斯基大将,无不捶足顿胸,唉声叹惋。
自己历时数年,耗尽心力才辛辛苦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间谍组织,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了,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奥加尔科夫斯基大将在伤心欲绝之余,只能大骂索科洛夫斯基这个蠢材误事误国。
不过就算奥加尔科夫斯基大将想骂娘,他也未必能骂得尽兴,因为长久以来想把苏联军事情报总局纳入自己管理体制下的克格勃,见到军情总局在中国的失败,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于是一条条诸如用人不当、擅自行动、违抗命令等罪状被肆无忌惮的扣到军情总局和奥加尔科夫斯基大将的头上,面对克格勃已经张开的血盆大口,奥加尔科夫斯基大将哪里还有心思去骂娘,只能收拾下心情,投入到同样血雨腥风,残酷无比的内部倾轧当中去......
而与苏联的剧烈反应相比,中国方面却显得格外风平浪静,除了总参二部内部通报嘉奖外,这件事好似根本没发生过一样,别说是外人,就算是风暴中心的万山厂,广大干部职工也不太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然,在万山厂内也有知道事情经过的人,只不过知道内情的人并不多,仅限于厂长陈震、书记高兴华以及卢嘉栋三人,可即便如此,这三人也是在尘埃落定之后,由曹晓东口头通报后才得知真相。
陈震和高兴华的震惊自不必说,就连一项以冷静著称的卢嘉栋在听完整个事件过程后也是惊讶无比,他没想到因为对外军售竟会引发如此风云诡谲的敌我暗战,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上了苏联军情总局的黑名单,不过好在这一切都结束了。
可结束归结束,万山厂内还需要就此事进行稳妥的善后工作,尤其是在张建军及其家属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得妥帖得当,毕竟张建军被苏联策反后,在最关键的检举信上给我方留下了关键的证据,怎么说也算是将功补过,不过即便张建军有立功赎罪的因素在,但他的行为依然触犯了法律。
正因为张建军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卢嘉栋提议对于张建军的事情,厂里面采取不宣传、不评议、不通报的“三不”原则,而卢嘉栋的这个提议也得到了陈震和高兴华的认可,就连已经公开身份的曹晓东也觉得卢嘉栋的“三不”原则是最合理的处理办法。
就这样,这场基于对外军售而缘起的于无声处的斗争,就如同一阵细弱的微风,在看似不经意间匆匆略过,与普通人来说都不会轻易觉察其中的微弱的变化,就更别说偌大的万山厂了。
在这段时间内,万山厂自始至终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劳动服务公司的自行车产量可谓节节高攀,整个车间更是加班加点的连轴转,可即便如此,生产出来的自行车也是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在卢嘉栋的规划下,万山厂将自行车可谓做到了极致,除了传统的28横梁自行车外,万山厂还根据不同消费人群,陆续推出针对女士的小巧精致的斜梁自行车、针对年轻群体的轻便简洁的快速自行车、还有针对追求时尚群体的特制自行车,甚至还推出了专供儿童使用的三轮小自行车。
如此一来,万山牌自行车在市场中隔断时间就会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而消费者对万山厂牌自行车的追捧更是持续走高,每一款新车型的上市,都会引起消费者的轰动,未能求得一辆万山牌自行车,消费者们不惜熬夜在百货门外排队等候,一扫而空的抢购风潮更是在各地的国营百货频繁上演。
以至于这些百货不得不在万山牌自行车展位上增加人手,只不过这些增派人手并不是为了引导促销,而是维持正常的秩序,因为消费者对万山牌自行车实在是太疯狂了!
面对热度如此之高的万山牌自行车,各地的百货经理们哪个也不想把“断货”的牌子挂起来,于是众多百货的采购科长和采购员在他们的百货经理的严令下,前赴后继的奔赴三林。
负责万山牌自行车任务定制和销售的三林市工业局瞬间人满为患,各地的采购科长和采购员为了多要些配额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讲条件、攀关系、认老乡,甚至还有采用膏药战术的。
反正所有的目的就为了一个,那就是多拿一些万山牌的自行车,而面对各地采购人员的疯狂行为,三林工业局的领导常常不胜其烦,但又对万山牌的热卖而感到分外高兴。
而在这样痛并快乐的矛盾中,工业局的领导们最终还是选择快乐,当然对于带来滚滚利润的万山厂,无论是工业局还是三林市政府都给与全方位支持,在这样的政策倾斜下,万山厂在基本原材料供给方面可谓是十分充足。
万山牌自行车的大卖,让广大万山厂干部职工可谓是信心倍增,都觉得沿着自行车这条路走下去绝对是个康庄大道,可卢嘉栋却没有继续沿着自行车这条道一直跑到黑的想法。
而是依托正在成长的万山厂新一代技术团队,开始进行摩托车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以刘亮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团队并没有让卢嘉栋失望,很快便试制出了几款样车,处了细节方面有所欠缺外,整体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指标,估计过不了多久也会投产上市!
虽然万山牌自行车持续热卖,摩托车的投产也即将提上议事日程,可万山厂毕竟是靠军品起家的军工厂,干部职工的内心中无不有着一颗永动不息的军工心,尤其是像李德顺这样的老师傅,对他们这种干了半辈子的老军工来说,
军品生产不仅仅是分内的工作,而是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同李德顺常常跟卢嘉栋讲的那句话,最能表达万山厂军工人的所思所想:
“装个车把还不如校对枪管来得安心;按个车轴也比不上配装弹头让人舒心!”
厂内军工人的想法,卢嘉栋怎能不知道,而作为一位军工方面的技术工作者和管理者,卢嘉栋对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的热切,甚至比任何人都要强烈,好在这一切随着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外军售项目的生产任务通知而得到初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