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藤文学>历史小说>重生之零售大亨 > 第三十七章 倾城老板娘
    当李进问清楚林凡这边做的开业活动内容时,当场就无语了。

    不怪他失态,要知道目前在沪市以及沿海城市,因为女鞋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雅熙”作为走大众时尚路线的品牌,在大城市的百货商场竞争力是不强的。

    因为商场在选择品牌的时候会考虑的一个是品牌档次,另一个是坪效。

    品牌档次上看,“雅熙”作为以合成革为主材料的品牌,在一线城市里是没有档次可言的,那里不但有国内第一的女鞋品牌“千姿”,更有许多国外大牌,所以在好的百货商场里,“雅熙”在女鞋区的位置基本在中岛区,面积通常不超过20平方。

    从坪效上看,更没法比了,“雅熙”因为单价低,所以全靠走量,在高端百货商场,平时销售额或许与“千姿”等品牌差距不大,但一旦节日促销,大家都在打折的情况下,一下就被甩出几条街去。像“千姿”这种品牌一旦打折,顾客几乎是在抢购,一天下来营业额突破几十万很轻松,而这个时候“雅熙”的表现就有些乏力了,同样做促销活动,哪怕将活动折扣做到5折起,一天销售额也不过2万多,这样一年下来“千姿”销售过千万,“雅熙”只能做到几百万。

    正因如此,“雅熙”在百货渠道的地位日益降低,当然这是在一线城市,如果放到二三线城市,以“雅熙”的品牌知名度及当地的消费能力,“雅熙”在百货商场目前还是有较高的竞争力。

    李进之所以失态,是因为按照他的猜想,林凡做出了这么高的销售,应该是促销活动力度很大,说不定都做到5折以下了,可林凡做的只是买二送一,这算起来也就是6.7折,按照林凡2.8折拿货的成本来计算,毛利率居然高达60%,难怪李进会凌乱。

    同时林凡的这一场活动也从另一方面影响了李进,他在考虑是否向公司谏言,放弃一线城市内大型百货店的过多投入,因为在这里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千姿”等高中端品牌。与其最终碰的头破血流,不如趁着现在二三线城市中的高中端品牌还未发力,让“雅熙”先行占领市场,那里不但有高产出,还有高毛利。

    林凡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他中海步行街店的开业,刺激了李进,而李进在仔细调研市场,分析利弊后,给老板上了一个“万言书”,并获得了老板的首肯,从而转变了“雅熙”的发展路线。更令林凡没想到的是,中海步行街店的成功,使“雅熙”放弃了在其他省会放加盟的策略,而转为公司大面积开设直营店。无意中断了多少人的财路。

    而在中海这边,雅熙中海步行街店的火爆,已经成为步行街商界的“奇谈”。

    商家巨头见面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雅熙”,可以说林凡的成功,刺激了很大一部分人,这些人的商业嗅觉很敏感,都很快意识到了,女鞋市场是一块真空地带,而“雅熙”做了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些人纷纷摩拳擦掌,相信很快就会有一大批跟着吃螃蟹的人出现。

    当然,就算他们现在有这个想法,也绝不会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主要因为在大众女鞋市场,能与“雅熙”抗衡的太少,就算找到了这样的品牌,从谈加盟到选店址,也不是几个月能搞定的事情。这几个月时间就是留给林凡的发展期,也是他最终与这些老江湖们在商场拼杀的资本积累期。

    林凡之所以从选址到选品牌可以这么快,是因为他是谋定而后动,他了解开店选址的要点,摸得清品牌要寻求发展的需求,看起来林凡一路走来很简单,可每一步只要有一丝差错,或许不到全盘皆输的地步,但想达到现在的成果,一定需要多花很多时间,多投入很多精力。

    这些老江湖们怎么想,林凡不知道,就算知道他也不会在意,对于他来说做好每一步,快速的壮大自己比杞人忧天要重要的多。

    而在网上bbs里,关于雅熙中海步行街店的的讨论也很激烈,按说一般在bbs里灌水的以男性居多,不应该对一家女鞋专卖店如此关注。

    当林凡打开网页,浏览到一个名叫“女鞋店惊现倾城老板娘,秒杀古今中外所有美女!”时,才知道原因所在。

    顺手打开帖子,大致浏览下内容,林凡摇摇头,这家伙文笔够烂的,帖子内容也不多,这样写道:“天啊,我想我恋爱了,我不相信一见钟情,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完美,可我遇见你的那一刻,我终于发现原来我之前所有的坚持都是错的,我就是要一见钟情,你就是那么完美。”

    内容写的狗屁不通,下面又有无数夸赞的文字,最后在帖子的下方附了一张远景照,照片里的女人,因是远景,看不太清楚,但朦朦胧胧间能够看出她风姿卓越,仪态万千。”

    林凡自然一眼就能认出来,这是许思。

    下面跟了无数帖子。

    “楼上的,你这是哪里啊,老衲想去一睹仙容!”

    “二楼的,鄙视你抢我沙发,你一出家人跟着掺合什么,楼主,你私聊我告诉这位美女在哪里看到的,你放心,我绝对不是撬墙角的人。”

    “我是楼主,统一回复:‘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雅熙’专卖收银处。”

    “楼主傻逼,你上了三楼的当了,他不是撬墙角的人,但他撬起墙角不是人。”